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20年第4期

>>

历史 栏目

参加诺曼底登陆战役的中国军人:鏖战诺曼底建功勋

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发起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作战,撕裂了希特勒的大西洋壁垒并正式开辟了西欧的第二战场。

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意味着纳粹德国陷入两面作战、腹背受敌的困境,彻底粉碎了德军企图以西线部队挫败美英登陆后再抽出50个师转用于苏联战场的如意算盘。到了1944年8月,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清楚,德国的最后失败已不可避免。而诺曼底的胜利,就是敲响了纳粹德国的丧钟。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次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的诺曼底登陆中,曾有一批年轻的中国军人在盟军中效力!

留洋学习历尽艰辛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反攻阶段,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在“相持阶段”。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经过精心筹备,召开了一次旨在加强海军建设的特别会议。会议最终达成共识:派遣一批精英出国留学,为以后的海军发展做好准备。随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筹备处通过严格筛选,在上千名海军军官中挑选了85人,其中60人去美国,25人去英国。

1943年6月,赴英学习的25人出发。他们先从重庆到昆明,在昆明乘坐美国人的飞机穿越喜马拉雅山到达印度的加尔各答,后搭火车到孟买,乘商船前往英国。

当时,德国潜艇对反法西斯同盟国实行海上封锁,商船必须有海军舰队护航才安全。这25人乘坐的商船所在船队,就是由1艘巡洋舰和7艘驱逐舰护航的。没想到,船队行驶到地中海还真碰上了德国潜艇,年轻的中国海军军官们平生第一次见识了真正的海战:两艘驱逐舰脱离编队向潜艇进攻,一艘驱逐舰负责用仪器跟踪潜艇,锁定目标、发出指示,另一艘则发射深水炸弹攻击德国潜艇。各舰的密切协同,让德国潜艇占不到半点便宜,最终狼狈逃窜。就这样,留学生们辗转多地,历尽艰险,耗时3个多月终于到达英国。

在赴英留学的25人中,有4人被分到朴茨茅斯轮机学校学习轮机专业,而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格林尼治海军学院则为卢东阁、郭成森、王显琼和黄廷鑫等21名中国留学生专设了一个“中国班”,一切按英国皇家海军的传统要求,为他们系统教授英语、航海、鱼雷、枪炮等课程。

经过3个月的短期培训,英国皇家海军根据战时需要,将这些留学生派往各个战区,登舰实习。黄廷鑫、王显琼被分配到“搜索者”号轻型航空母舰,卢东阁和郭成森等则登上了“肯特”号重型巡洋舰。

海战场上崭露锋芒

1943年,北大西洋和北冰洋制海权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希特勒为切断美、英盟军向苏联运送军火物资的海上要道,派遣驻挪威阿尔塔峡湾的惟一能出航作战的大型战舰“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出海截击盟军护航的运输队。

英国皇家海军得到情报,立即出动,从大西洋驰援北冰洋,由3艘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14艘驱逐舰、2艘巡洋舰、10艘潜艇组成的特混舰队,打响了著名的“北角战役”。

12月26日傍晚,“肯特”号响起警报。当时,郭成森正在驾驶台值更,他与卢东阁被分配到舰艏1号、2号主炮塔任副炮长。北极的隆冬,白天只有两三个小时,但强烈的亮光照得周围海域如同白昼。这时,德军王牌舰“沙恩霍斯特”号完全暴露在英国皇家海军层层排列的密集炮口之下,英国舰队顿时重炮齐鸣,震荡海域,最终将其击沉。23岁的郭成森第一次体验到了实战的滋味。

“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之后,希特勒海军力量大减,其被称作“北方孤狼”的海上巨型堡垒“提尔比兹”号战列舰,也已被英国皇家海军击伤,暂避挪威阿尔塔港“养伤”。英国皇家海军不失时机,决定向“提尔比兹”号实施攻击。

1944年4月30日凌晨,英舰驶近阿尔塔港,一批接一批“剑鱼”式飞机从航空母舰上起飞,把数百枚1600磅重型炸弹投向了这个4万多吨级的海上“巨无霸”。此役令“提尔比兹”号遭受重创,3个月内无法参战,为诺曼底登陆扫清了一大障碍。

战斗中,德军疯狂反击。担任副值更官的郭成森眼疾手快,在发现德军潜艇袭来的瞬间,迅即发出“右前方,发现敌潜艇”的口令,同时按响了警铃。“肯特”号一个急拐闪避,两枚鱼雷擦着舷边掠过军舰左侧。

“肯特”号完成任务返航时,郭成森和卢东阁被邀请与舰长共进晚餐。这是舰长对作战有功军官给予的一种奖励和荣誉。席间,他询问了两位中国军官的参战感受,郭成森回答:“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一次终生难忘的锻炼,我们一定把所学的本领,用于将来的中国海军建设。”

“很好!”舰长高兴地举起酒杯说:“愿大西洋的战火把你们锻炼成钢,祝中国海军早日强大!”

鏖战诺曼底建功勋

1944年6月6日,决定法西斯德国命运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打响。郭成森等21名留学英国的中国军官全部参加了诺曼底战役的海上作战,他们有的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有的在战列舰上,还有的在航空母舰上,作为诺曼底作战的普通一兵担负主攻和掩护任务,自始至终参与了这次伟大的作战行动。

在登陆滩头,盟军遭到德军炮火猛烈压制,“肯特”号等盟军军舰担负了火力支援任务,接近海岸实施炮击。郭成森在这次大决战中表现出色,指挥发射炮弹数千发,不仅摧毁大量德军的岸防设施,而且还在布雷封锁作战中,击沉一艘德国大型救生船和4艘运输船。

当时与他同舰作战的还有卢东阁和白树绵。由于保密严格,他们在出发前还不知道作战计划。后来据卢东阁回忆,当时的战斗场面非常壮观、非常惨烈。周围全是舰艇,大大小小、各种用途的军舰简直是挤在一起。炸弹在舰艇周围爆炸,掀起的水柱比舰桥还高。虽然盟军发动炮火袭击时是在夜里,但天空被炮火照得通红通红的,能够看见一大片舰队。炮声、水声震耳欲聋,连周围的人说话都听不见。盟军舰队在进攻时遇到了一艘巨大的德国军舰,比“肯特”号重型巡洋舰大好多,简直像一座山一样漂浮在水面上。舰舷的钢板特厚,很难把它击沉。当时不光是“肯特”号军舰在打这艘德舰,还有其它的盟军军舰一起来围攻它,用了很多炮弹才把它击沉。

黄廷鑫也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参加诺曼底登陆行动的。据《亲历与见证:黄廷鑫口述记录——一个经历诺曼底战役中国老兵的海军生涯》一书介绍,1944年6月5日晚,当“搜索者”号航空母舰从贝尔法斯特出发的时候,黄廷鑫、葛敦华与其他英国士兵都认为,这只不过是去执行一次普通的护航任务,“搜索者号”航空母舰出发后绕到了英吉利海峡,由南往北游弋,主要任务是外围反潜,防止德国潜艇给登陆行动造成威胁。

当天晚上,黄廷鑫没有值班任务。第二天凌晨,当官兵们从BBC广播中听到盟军已经在诺曼底成功登陆、摧毁了德国人“大西洋壁垒”的捷报时,舰员们还是很冷静地看待这一消息。“我们对此事十分谨慎,不知道我们的空降部队在诺曼底是否能站得住脚。因为,在此之前,英国在海上已经吃了不少苦头。”

黄廷鑫吃完早餐后,来到驾驶台值更。“我看见飞机一排排地出发,对敌方进行地毯式的轰炸,每天都是头一天晚上去轰炸,早上4点钟左右回来,天空中的飞机都是黑压压的一片,一掠而过,就像天空中的飞鸟,至少有1000多架。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两三天。”

在这几天里,黄廷鑫一直急切地打听着有关战争进程消息和其他中国留英军官的消息。当盟军向纵深推进的消息陆续传来之后,黄廷鑫振奋不已,他为盟军获得的巨大胜利而振臂高呼,也为同胞战友的平安归来而欢欣鼓舞。

时光荏苒。62年后,即2006年7月5日,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薛翰来到杭州,代表法国政府向88岁的中国老人黄廷鑫颁发了一枚法国最高级别的荣誉勋章——“荣誉勋位骑士勋章”,以“表示对所有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中国人的感激和谢意”。

参战英雄今何在

幸运的是,全程参战诺曼底的21名中国军人无一伤亡,并于1946年2月经香港返回祖国。

这些学成回国的青年军官立即得到国民政府的重用。郭成森先是被分配到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军官训练队当队长,接着被任命为国民党海军部旗舰“长治”舰代理少校副舰长。这期间,中共地下党组织与郭成森取得了联系。从此,郭成森在党的领导下,利用队长、教官和副舰长的身份,团结发展了大批进步青年军官和士兵。

1949年5月1日,郭成森的学生、“永兴”舰航海官陈万邦带领部分进步官兵在长江浏河口发动起义,但不幸失败。国民党当局随即下令:“立即逮捕郭成森,就地枪决!”

在地下党的掩护下,郭成森迅速撤离“长治”舰,来到刚解放的上海,以隐蔽的身份继续从事策反军舰的特殊斗争。1949年9月9日,“长治”舰在长江口举行起义获得成功!

新中国成立前夕,华东海军司令员兼政委张爱萍任命郭成森为“长治”舰舰长。1949年10月6日,经张爱萍亲自介绍,郭成森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郭成森担任过海军司令部的第一任航海业务长。人民海军许多航海规定、条令、条例和航海教材,甚至一些航海名词都出自他的手笔。1955年,郭成森调往海军大连舰艇学院任教官、船艺系主任,培养了一大批舰长、航海长等基层海军军官。1985年郭成森从舰艇学院研究员岗位离休。2004年5月去世。

此外,当年逐渐醒悟、随部起义加入人民海军的还有卢东阁、黄廷鑫、王显琼、张家瑾等人。

卢东阁是当时外派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回国后在国民政府海军中先后担任过中校参谋、舰长、海军总司令部上校作战处长。1949年2月25日,随巡洋舰“重庆”号起义,参加了人民海军,历任大连海军学校航海系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海军系技术教授学会副主任、海军学院军事学术研究部副部长等职。1983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江苏省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第六、第七届委员。1997年在北京病逝。

王显琼,1949年5月参加华东军区海军,历任军事学院海军系教员、海军学院兵种教研室副主任,编写教材上百万字,被评为先进教员。20多年前病故。

黄廷鑫,参战回国后在国民党海军司令部作战处任职。国民党撤退台湾时,他选择了留在大陆参加人民海军,先后任护航舰“武昌号”副舰长、华东军区海军枪炮业务长、大连海军学院教员。1958年转业,2009年在杭州去世。

张家瑾,1949年春加入人民海军,曾在上海海军司令部任参谋。1966年去世。

岁月无情,当年的参战英雄有些已经离开人世,还有一些情况不详。但历史不会忘记,这些为人类和平挥洒青春、抛洒热血的中国军人!

出处:搜狐 / 非常历史
------------------------------------------         短评留言         ------------------------------------------


栏目:历史
2020-01-19[荐] (
微文周刊 2020年第4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