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历史上叫苏禄国,从十六世纪中期开始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此后三百多年,菲律宾人一直在反抗西班牙的殖民侵略。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以“保护菲律宾”和“支持菲律宾民族独立”为借口进军马尼拉,西班牙战败求和,以2000万美元将菲律宾卖给了美国。从此,菲律宾成为美国的殖民地,那么菲律宾是如何从美国的统治下获得独立的呢?
1898年美西战争结束之后,美国便获得了从西班牙手中接管菲律宾的机会。但在当时,是否应该并吞菲律宾却在美国议会激起极大的争议,以至于在参议院表决时仅以一票的多数获得通过。因此,美国对于菲律宾的统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通过与当地社会上层精英合作的柔性形式实现的,例如菲律宾立法当局中就包含很多本土精英。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美国占据菲律宾并不是一件非预谋的偶然事件。自19世纪后期,美国将领土拓展到太平洋沿岸之后,就对这片世界上最大的大洋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它需要一个中途海运补给基地来支持与中国以及东亚的贸易,西奥多·罗斯福也早就想通过与西班牙大战一场,将菲律宾作为战利品收入囊中。更令他们忧心忡忡的是在中国摇摇欲坠,行将被瓜分的局势之下,一旦早西班牙崩溃,菲律宾势必成为别国进入东亚的基地。
但1927—1931年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切。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急中,肇始国美国遭受了惨重的打击,工人纷纷失业,一贫如洗,发达工业所生产的堆积如山的产品找不到买主。在这种情况之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回归传统重商主义的声音充斥于美国……
在这种氛围之下,问题产生了。由于菲律宾是美国的殖民地,之前美国制定经济与贸易政策时,实际上已将菲律宾作为美国的一部分纳入其中。因此在商品和人员入境方面,菲律宾相较于他国,具有相当大优势。在美国国内,来自菲律宾的廉价劳工大量分布于社会中下层的各行各业,其优势产业——农产品,特别是制糖业完全占领了美国市场。
但在大萧条之中,美国人大规模失业,本地产的蔗糖毫无销路可言。面对这种形势,全国农场主、糖业生产者和各界工会群起抗议,要求限制菲律宾的糖和移民进入美国。而实现这一目的最为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允许菲律宾独立。因为由此菲律宾就将作为一个真正的外国被对待,与美国进行自由贸易和人员自由往来的权利也将随之丧失。在这种强烈要求之下,美国舆论开始松动,逐步由之前的反对菲律宾独立转为竭力赞成菲律宾独立……
鉴于美国的政治体制,国会中那些善于见风使舵的议员转变意见也只是一夕之间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以美国中下层民众为票仓的民主党来说。
其实,美国竭力赞成菲律宾独立还有一个难以明说的原因,那就是菲律宾太穷了。美国人觉得,随着双方来往渐趋密切,菲律宾被美国同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人担心,一旦菲律宾有一天真正成为美国的一部分,那么当地几千万衣衫褴褛的贫困民众的福利及社会保障就要与美国拉平,这无疑是美国纳税人的噩梦……
1932年12月,民主党主导之下的美国国会通过“海尔—哈维斯—加亭独立法案”,允许菲律宾独立。但当时的共和党总统否决了这个法案。民主党占多数的国会当然不会屈服,越过总统再次通过了该法案。
但这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美国国会出台了允许菲律宾独立的法案,当消息传到马尼拉,菲律宾立法当局却认为独立法案含有颇多不合适之处,竟然拒绝接受。参议员议长奎松给出的理由是:法案中有关商务关系的规定对菲律宾不利;限制菲律宾人移入美国的条款是有害的……
之后,按照奎松的建议,美国国会批准了一项新的独立法案,这就是“泰丁斯—麦克达菲法案”。这个法案于1934年3月24日经罗斯福总统签署。按照这项法案的条款,菲律宾于1936年建立自治政府,经过10年的自治,于1946年获得完全独立——美国的民主党政府终于梦想成真,终于将菲律宾这个贫穷的大包袱扔回了太平洋。(王元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