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围绕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争夺爆发了英阿马岛战争。虽然阿根廷的海军和空军兵力对英国形成了绝对优势,但阿根廷军队依然在英阿马岛战争中惨败而归。
那么,占据优势,又在家门口夺回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阿根廷军队为何惨败而归呢?
上图_ 马岛战争 旧照
第一,阿根廷军队是一支100多年都没有参加过战争的军队,军队长期处于和平建设时期,纪律松散,作战经验不足。而英国军队是一支经历一战和二战大规模海战,又在战后参加了局部战争的军队,其作战经验就比阿根廷军队丰富很多。
1816年7月9日,阿根廷成为独立国家。1864年到1870年之间,阿根廷和巴拉圭、巴西等国卷入了“巴拉圭战争”。1870年到1982年这112年的漫长时间,虽然阿根廷在二战期间对德日宣战,但阿根廷并没有派军队参加二战。换句话说,在二战中没有实质性参战的阿根廷,其军队在巴拉圭战争结束后的112年中没有参加任何对外战争。这样的情况就造成了阿根廷军队训练、备战等诸多方面犯下了严重的,看起来非常低级的错误。
上图_ 携带军用物资的阿根廷士兵于1982年04月13日进入福克兰群岛
比如,阿根廷军队驻扎在马岛上的4000守军官兵大都为刚入伍三到四个月的新兵,基本军事训练都没有结束就匆匆投入战场。阿军在战前没有进行任何抗登陆作战和高海拔作战的训练和演习,有的军官压根不懂得如何组织抗登陆作战。
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阿根廷军队竟然在战争期间用明码发电报。这种低级的军事错误,世界大国的军队都不会犯错误。除非极其特殊的情况,才用明码发电报。而阿军却把明码发电报当做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这与作战经验的丰富的英军形成了绝对反差。
上图_ 马岛战争中的英国士兵
阿根廷军队的作战经验和训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英军备战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英阿马岛战争前,英国皇家海军的实力和二战时期不可同日而语。由于英国在北约中的“小弟”地位,英国海军的定位成为了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反潜巡逻舰队”。
就拿航母而言,英国在二战时期有31艘航母,到了英阿马岛战争前,英国只有2艘航母——无敌号航母和竞技神号航母。英国海军的舰载机——鹞式垂直起降战斗机的数量不如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机的10%。但随着阿根廷出兵马岛的消息传到英国国内,素有铁娘子之称的英国迅速展开战争动员——
1982年4月3日星期六。按照惯例,英国议会不会在4月3日这天开会的。然而,由于阿根廷出兵4000多人占领马岛,英国议会破天荒的在4月3日这天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审议内阁对马岛事件的报告。经过商讨,英国议会批准了撒切尔夫人提出的报告,英国将派出特混舰队来到马岛,以武力夺回马岛。4月3日,英国特混舰队第一批部队就已经开出港口。同日,英国成立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战时内阁,作为战时最高级决策机构。从2日阿军夺回马岛到3日英军特混舰队开出港口,英国只用了24小时就进入战争状态。
上图_ 英军 无敌号航空母舰
无敌号航母和多艘42型驱逐舰、登陆舰和350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官兵浩浩荡荡从本土出发开向马岛,在北大西洋参加演习的英国海军多艘舰艇也临时结束演习奔赴马岛。英国为何能高效率的集结特混舰队奔赴马岛?其原因就在于英国海军高效的战备状态。对于英国而言,其海军在殖民地时期就横行世界各地,截止19世纪后半期,英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最强的海军舰队,就连远东海军的后起之秀日本也学习英国海军的经验。
进入20世纪后,虽然航母和舰载飞机的出现,海战发生了深刻的变革。而英国也积极适应海军建设的新形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了多场大规模海战(包括日德兰海战、二战时期的消灭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空袭塔兰托),积累了丰富的以航母为核心的现代化海战经验。二战结束后,英国海军作为美国遏制苏联的前沿力量,其规模虽然有所衰减,但为了应对逐渐崛起的苏联海军,英国海军始终保持高度的战备。
其特混舰队舰艇数量虽然无法和阿根廷相比,但英国海军的所有舰艇都是保持高度战备状态的舰艇,一旦国家需要就能迅速投入战争。撒切尔夫人自己承认:英国特混舰队集结之快,将永垂于英国的军事史册。
英国在平时制定的打不同战争的预案,在马岛战争期间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统帅部只要下达命令,英国三军各个部队就能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预案投入实战。
上图_ 马岛战争示意图
除了动员现役舰艇投入战场,英国还把大量的民船投入战场。4月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签署命令,征用6万吨级的客轮和其他商船投入战场。有的商船在商业作业中突然停止商业业务,迅速奔赴战场,边改装边航行。比如,英国乌干达号客轮搭载着150多名英国小学生在旅游途中。英国政府下达动员令后,乌干达号客轮在意大利靠港,用民航班机将小学生运输回国。随后,乌干达号客轮来到直布罗陀造船厂,最后成为拥有1000张床位的医用船只。伊丽莎白二世号油轮原来是一艘大型豪华游轮,经过改造,成为了运输英国第5步兵旅的大型运输舰,其在航行中是边航行边改装。
根据统计,在英阿马岛战争期间,英国有118艘舰艇参战。其中一线作战舰艇不到40艘,其余的大都为民用船只改造而来的后勤保障舰艇。英国“平战结合”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一支作战经验严重不足,一个世纪没有打过仗的阿根廷军队,和时刻处于高度战备状态,有数百年海军作战经验又亲身经历了一战和二战大规模海战的英国皇家海军展开直接对决,其胜负在开战的那天起就已经注定了。
上图_ 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 (第49任英国首相)
第二,在指挥体制上,阿根廷不如英国。
在战争爆发后,英国成立了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最高战时内阁作为战时最高的决策机关,这一点和二战时期丘吉尔成立战时内阁的性质是完全相同的。作为战时最高决策机构,撒切尔夫人给英国特混舰队司令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以最大限度的自主指挥权——撒切尔夫人只要求战争结果夺回马岛,至于前线作战怎么打,全由伍德沃德决定。这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给前线将领充分而广阔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才能。由于战时内阁只决定战场之外的外交、后勤等事情,不干预指挥,英国三军才能尽最大限度的协同作战,取得最后胜利。
而阿根廷虽然成立了以总统加尔铁里为核心的战时指挥机构,但高级指挥官都缺乏指挥经验。阿根廷的加西亚中将,胡安·隆巴多少将没有现代化战争的实战和指挥经验,更没有抗登陆指挥的经验。在这些平庸指挥官的指挥下,阿军在马岛上没有什么抵抗,就放弃了部分阵地。
上图_ 马岛战争中坚守马岛的阿根廷士兵
第三,在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但由于其自身部分战术的失误和其他原因,导致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战果没有成为推动阿根廷走向胜利的积极因素。
阿根廷空军是南美洲地区实力较强的空军,其拥有A4攻击机、幻影3战斗机等现代化战斗机,阿根廷海军拥有超级军旗等型号的固定翼飞机,装备飞鱼导弹。从1982年5月1日开始,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不断地出动飞机空袭英军舰队,取得了击沉英国海军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击伤多艘护卫舰的胜利。5月21日英军展开登陆作战后,阿根廷空军击沉了英军的热心号驱逐舰、羚羊号护卫舰,击伤多艘登陆舰的战绩,严重影响了英军的登陆效率。
上图_ 两个阿根廷的超级军旗攻击战斗机用导弹袭击船舶
5月25日阿根廷国庆节到来后,阿根廷空军出动多架A4攻击机以最为猛烈的空袭,给英国特混舰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英军考文垂号驱逐舰、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舰被击沉,大刀号护卫舰被击伤。6月1日阿军投降前一周,阿根廷空军还击沉了英军狐步舞号登陆艇、崔斯塔姆爵士号登陆舰,重创英军复仇者号护卫舰的胜利。
然而,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努力却付诸东流了。在战术上,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击沉了大量的英军作战舰艇,却没有对英国的后勤补给线下手。如果阿根廷空军能对英国补给线下手,兴许这战场局势还有挽回的可能。再加上5月21日阿根廷空军对登陆英军展开空袭之后,阿根廷陆军守卫马岛的地面部队没有配合空军展开积极地抵抗,打退英军进攻,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空袭的努力也就付诸东流了。
上图_ 阿根廷“Air Macchi”歼击轰炸机
第四,阿根廷海军不敢出战,阿军兵力部署出现致命问题。
阿根廷海军有五月二十五号航母,以及其他作战舰艇。阿军的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英军征服者号航母击沉以后,阿根廷海军的其他舰艇都撤出战区,不敢主动出击迎战英军,生怕被英军再次重创。
阿根廷在马岛的兵力部署出现严重问题,其大部分兵力在本土防御智利入侵,没有奔赴马岛作战。在靠近本土的马岛西岛只部署了少量兵力防御,如果阿根廷能把大部分兵力部署到西岛而不是东岛,防守西岛的阿根廷守军就能在本土的支援下弥补其训练不足,备战不足的劣势,给英军造成更大打击。但阿军实际上防守马岛东岛,远离本土,后勤补给困难,再加上守军训练和作战经验严重不如英军,阿根廷军队的失败也就可想而知了。
上图_ 成批投降的阿根廷士兵
第五,武器装备性能不足,没有国防工业的支持,导致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空袭的战果大打折扣。
阿根廷没有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法国在战前给其提供的5枚飞鱼导弹,最后被阿根廷全部用完。如果阿根廷能生产飞鱼导弹,在美国和法国等国对阿根廷实施制裁的前提下,阿根廷也能把本土生产的飞鱼导弹投入实战,给英军以更大的打击。阿根廷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炸弹由于引信失灵或过期,有40%的炸弹投下去没有爆炸。如果阿根廷的炸弹能全部或大部分爆炸,其对英军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想象的。
上图_ 重新占领马岛的英军
总而言之,如果阿根廷能认真备战,在空军轰炸英军的时候让陆军配合空军打退英军进攻,如果英军投下的炸弹爆炸率高一些,给英军造成的损失大一些,英军就极有可能撤出马岛。正是阿根廷从战略、战役到战术方面犯下了一系列错误,甚至是极其低级的错误,导致阿根廷空军的空袭战果大打折扣,最终让阿根廷输掉了战争。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
参考资料:
【1】《马岛战火启示录》 房兵 未来出版社
【2】《马岛战争•阿根廷为福克兰群岛而战》 马丁•米德尔布鲁 吉林文史出版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