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日本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帝国国家政策的一部分。1936 年发起的“百万人到满洲”运动吸引了众多的日本定居者来到中国的东北,当时日本农场因美国禁运而导致全国经济衰退,面临停滞。“去!去殖民这片大陆吧!”、“新的土地等待着乡村青年”,当年的日本这样宣传。
一本针对男性的殖民手册《成为祖先的喜悦》鼓吹道:“还有什么比创建一个新国家并成为该国的开国元勋更好的方法呢?”妇女们收到了题为《生殖的乐趣》的小册子。1941年的一本杂志承诺:“如果你成为满洲先锋,你就可以成为自耕农,你的子孙将看到永远的繁荣。除了发展满洲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可以振兴乡村。”
三江省七胡里河畔的日本移民定居点是1933年开始建设的,日本人将其名字改为千风峡。这里17个村庄均以抵达定居者的家乡名字命名。
最初,它是一个小小的村庄,大约有200人,到40年代初的时候,这里已经有4000人了,变成了一个热闹的集镇。
按照日本人宣传的说法是“一群离开家园寻找新土地的人在这里建立了一个自给自足的村庄。在这些茅草屋顶下,孕育着开拓的精神,孕育着人们用犁耕耘哈尔滨周边这片沃土的真诚。”
整齐的乡村小学,这日本人对教育还是很重视的。“秋天小草生长,美丽的花朵绽放。那些享受不到文化好处的孩子们,是在这片花园里,靠着天真单纯的父母的血汗养大的,他们日夜怀着希望。”
当年,这些日本人成为了东北肥沃黑土地上的主人。
定居点上的羊群。
犁田的日本农民,居然还穿着套鞋。
黑土地上一片丰收的景象。
打谷机正在打谷子。
建于1936年10月的部落农场,养殖着马、牛、羊、猪、鸡等家禽。
养殖场里饲养的奶牛。
除了传统的农业,这里还进行了烟草的试种,结果每年都在改善。美国种子被引入并测试,生产的烟草质量也被认为适合贸易。
除了农业,村里还有其他的额外生产,养蜂业就是其中之一。春天,野花在牧场上盛开,是理想的养蜂场。
生产的羊毛,还被用来制作毛衣。
定居点里的打铁厂,可以打造农具。
定居点设立的农业学校,培养了一批批的农业技师。
定居点里热闹的集市。
聚餐的日本定居者。
定居点里日本人的民居。
赶着羊群的日本定居者。
农场里居然还有拖拉机,有点没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