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9年第26期

>>

音影 栏目

肖邦幻想即兴曲 | 唤起内心诗意的憧憬

文 | 莫敏妮

I dream my painting and I paint my dream/梵·高

赞美做梦

辛波斯卡

在梦里

我像德尔夫特的弗美尔那样画画。

我讲流利的希腊语

而且不只是跟活人讲。

我驾驶一辆

随心所欲奔驰的汽车。

我很有才能,

写雄浑的史诗。

听见声音。

我是一个会让你震惊的

精彩钢琴家。

我以我们应有的方式飞,

就是自己飞。

从屋顶上跌下来

我轻盈地落到草地上。

我在水下呼吸

完全没问题。

我不能抱怨:

很高兴我总是可以

在死去之前醒来。

战争一爆发

我是我们时代的小孩,

前天晚上我看见一只企鹅

明朗如白天。

* 弗美尔(1632-1675),荷兰画家,生于德尔夫特

* 阿特兰蒂斯,传说中沉入大西洋底的岛屿

* 维斯瓦娃·辛波丝卡

(Wislawa Szymborska,1923-2012),波兰女诗人

波兰人总是忧郁和诗意并存。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辛波丝卡在诗里写道:“我太靠近了,以致无法被他梦到……”;肖邦则在他各种形式的钢琴作品里描述了一个个梦幻而唯美的音乐意境,“夜曲”优美绵密,当繁星布满苍穹,你那高大的树冠顶上,会听到凤凰在夜风中歌唱;“协奏曲”中,钢琴连串音符倾泻喷涌而出,石破惊天,优雅的主题用小调穿过乐队蜿蜒,我们为之倾倒为之陶醉;“即兴曲”更有着稍纵即逝的灵感。肖邦共写了四首即兴曲,他在这种音乐体裁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独创性,强调出应有的即兴味与自由性。他的即兴曲既没有玛祖卡或波兰舞曲那般浓厚的民族色彩,也没有舒伯特八首即兴曲那样单纯朴实,却明丽晶莹,充满憧憬之情。

▲ 丹尼尔·特里福诺夫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是他四首即兴曲作品中最早创作的一首,作于1834年,是肖邦24岁时的作品,呈献给狄斯特夫人,由其好友冯达纳作为遗作发现,并加上编号与标题《幻想》于1855年出版。据说肖邦认为这首乐曲的主旋律与伊格纳茨·莫舍列斯(Ignaz Moscheles,1794-1870)的一首《降E大调即兴曲》中段有所相似,为了免遭非议而拒绝公开。听过的人都认为,其实这首作品远比莫舍列斯的那一曲内容丰富得多,结构也更严谨规范。你知道极端保守主义者Moscheles多么严厉:“我认为肖邦的作品总体太过甜腻,不够男人,对于有教养的音乐家来说没有任何价值”。面对毫无情面的浇头批评,敏感的肖邦内心一定曾有过彷徨与压力。

《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Op.66),所有的梦想与激情都在其中,让人想起亨利·卢梭丛林杰作《梦》的美好,在不可想象的环境里,有着意外的惊喜与表现主义羡慕的梦幻。这种幻想每人心中都有,正如前拉菲尔派巨匠伯恩·琼斯爵士所说“我在我的作品中创造一个美丽而浪漫的梦境,它不曾存在过,将来也不会存在”。乐曲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段是节奏不同的左右手音型急速交合产生的奇幻,先是4小节分解和弦的序奏,随后进入旋律起伏很大的主题乐句。这是可以让手指激烈跳舞的一段,激腾起跃的曲调让双手忙碌不已,只要你弹过这段,你就不会觉得肖邦孱弱了,他的骑士精神在闪烁,大有浩浩荡荡的能量与气魄。中间段显示肖邦的梦幻是旖旎的,像随意抓一把星星洒落人间一样神奇,唯美的倾诉,优雅的秘密,缓缓流传;第三段重复第一段,尾声切换为中段如歌的旋律在低音部反复,以此余韵作结,留有不尽之意于顾盼之间回味,仿佛幻想中的世界还在时隐时现,言尽而意不尽……是否那年树下,你藏下了秘密,转身双眼含情脉脉地望着我……三段结构,各表其意,熠熠生辉,似乎是即兴随意而出,却又严谨缜密。评论家说:“肖邦的即兴曲,是在自由性之中有一贯的形式,看来像是自由、独特,却可以感受到构成上的严密。”

这首即兴曲是一首弹奏难度较高的作品,以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左右手节奏不同不是难点,四个升记号的升C小调转到五个降记号的降D大调时头脑高速运转也不是难点,真正的难度是内在的激情爆发力与速度。细心聆听,会有很多惊喜,假如弹奏没有速度与力度的对比,就发现不了音乐里隐藏着的秘密,肖邦有些段落是把旋律线藏在低音部,也就是左手的各小节里,并且是在一小节密密麻麻的音符里只占旋律里的一个音符,在连续的小节里藏着旋律线的其他音符,非常精妙。这些闪光的旋律音符如隐匿在沙滩上的贝壳,要是在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被我们发现,是多么的开心!探寻的乐趣也在于此。这首幻想即兴曲色彩迷人,闪烁着绚丽的音乐绘画语言,犹如梵·高所写的:“我画的葡萄树是绿色、紫色和黄色;它们结的果实是紫罗兰色,它们的枝干是黑色和橘色。”色彩乃美的肇因。有时翻阅一些中世纪泥金手抄本,或许完成只靠一窗采光的晦暗环境之中,却洋溢着光明,带着种种纯色交错所产生的那种特殊辉煌。光似乎从物体散发而出,物体本身含光的,或用黄、红、蓝色强烈对比,或以冷而明晰的色调入淡紫、蓝绿、沙黄或掺蓝的白,带出金色的光辉。肖邦的音乐亦复同然,一串串音符,诗意萦怀,尽闪烁着特殊的气质。在浪漫主义笼罩得无处可逃的时代大环境,肖邦的心被忧郁捕获,而他的音乐里却有天生的高贵优雅。肖邦的传记作者詹姆斯·胡内克曾说:“肖邦不是一位斗士,但回首过去的半个世纪,留在人们记忆中的恰恰是他那众声喧哗中脱颖而出的微小却像金子般灿灿发光的诗人之声。”

▲ 李云迪

若果肖邦没有离开波兰,会怎么样?他也许会待在波兰的葡萄园里编织着不寻常的美梦。广袤的草地延展,上面开满了野花,种着一株一株的葡萄树,羊儿蜷卧在俯瞰可得的山坡之下,如诗如画。肖邦也许会做着14世纪波斯著名诗人哈菲兹(Ḥāfiẓ)那样的美梦,在王侯的尊敬、朋友的关爱中,在美丽的设拉子玫瑰园中从事研究,过完诗意的一生。那个时代是东方历史中最富波澜的一个世纪,干戈交并,亡国相续……恐怖的政权争夺暴风雨,与诗人无一点阴云的晴朗诗风形成强烈对比。他的周围国家粉碎,而诗人超然旷怡,歌唱着夜莺和玫瑰、酒与爱情。如今,肖邦年纪尚轻,别离滋味已尝透,些儿闲事仍萦愁。真实的历史是,自肖邦之后的120年,波兰仍然战火纷飞。无论任何时候,故乡在游子心中都是最美的回忆。肖邦的诠释者阿图尔·鲁宾斯坦动情地说:“我个人偏爱波兰的秋季,还有它温柔、忧郁的黄昏,此时大自然浓淡相间地涂着金色、棕色和黄色,成为肖邦一些最动人夜曲的天然背景。”其实波兰每一个季节变幻,这些元素都构成肖邦所有作品的基调,这也成为肖邦后来远居他乡中不可或缺的心灵籍慰。深灰色的磐石,青苔和欧石楠,风伴着歌谣跳烁着大地的变幻,这片土地狂野而又美丽,而我们有幸能直面它的美妙;这片土地梦幻而又妖娆,而我们有幸能直面它的崇高。

1832-1838年,是肖邦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他不得不身处异国他乡,那时的巴黎如海明威说的是一席流动的盛宴,活色生香,法兰西深厚的文化根基,使得此地成为19世纪艺术大师的聚居之地,音乐、绘画、诗歌无不荡漾着浪漫的气息,这种浪漫加剧了肖邦的乡愁。“肖邦能以神秘的娴熟解决艺术上最难的课题,因为他善于把野花摘下来,而不让花儿上哪怕是一小滴露珠或细毛抖落。他善于用理想的艺术使它们变成光辉灿烂的星星、流星,甚至是彗星,把整个欧洲照亮。他把洒遍波兰大地的泪珠收集起来,用它凝成了一颗富于和谐美的晶莹宝石,镶在人类的皇冠上。这首《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创作于此时期的1834年,肖邦还未经历后面两段深刻的爱情,有的是对波兰、对亲人以及初恋的寄念。若有星辰相伴,就不会迷失;若有音乐相随,就不会孤寂。我沉醉在这首幻想即兴曲中,每聆听或弹奏,它的唯美总会激起内心涟漪。音乐不会徒劳地弹奏。

▲ 王羽佳/9岁

出处:搜狐 / 古典音乐.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9-06-23[荐] (
微文周刊 2019年第26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