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繁体中文 | 短评 | | 文章搜索
人生
人文
时代
健康
镜头
音影
书画
历史

收藏好文章

往期周刊
封面文章
经典微文

微文周刊·2018年第30期

>>

音影 栏目

斯卡拉蒂 | 巴洛克最后的音乐大师

与巴赫同岁的巴洛克时代意大利作曲家多米尼克·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757年7月23日逝世于马德里,享年71岁。

斯卡拉蒂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服务。虽然他的音乐在古典风格音乐的形成和发展中颇具影响,也是少数过渡到古典主义时期的巴洛克作曲家之一,但从时间顺序上来看,斯卡拉蒂主要是属于巴洛克时期的一位作曲家。当然也被认为是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乐派的先驱。

跟闻名遐迩的父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一样,多米尼克·斯卡拉蒂的作曲风格多种多样,即使在今天,他的555部键盘奏鸣曲依然被世人津津乐道。

 
▲ D小调钢琴奏鸣曲 K141(阿格里奇/2008)


生活与职业

多米尼克·斯卡拉蒂1685年10月26日出生于那不勒斯王国的那不勒斯,属于西班牙王室,那年出生的还有音乐巨匠巴赫以及亨德尔。他是作曲家、音乐教师亚历山德罗·斯卡拉蒂10个孩子中的第六个,哥哥彼得洛·菲利普也是一位音乐家。

斯卡拉蒂人生第一位音乐老师也许就是自己的父亲。担任过他早期音乐教师的其他作曲家可能还包括:加埃塔诺·格雷科、弗朗切斯科·加斯帕里尼以及伯纳多·帕斯奎尼,这些音乐老师对斯卡拉蒂音乐风格的形成,或多或少都起过作用。1701年,斯卡拉蒂被任命为那不勒斯皇家礼拜堂的作曲家及管风琴家。1704年,弗朗西斯科·波拉罗洛的歌剧《Irene》经他改编后,在那不勒斯上演。不久以后,他的父亲将他送到了威尼斯,在那里继续研习音乐。这以后一直到1709年,他前往罗马,为被放逐的波兰女王玛丽·卡西蜜拉效力为止,斯卡拉蒂的生活都不为别人所知。在罗马,他遇见了年轻的爱尔兰作曲家、管风琴家托马斯·罗森格雷夫,那时的斯卡拉蒂已经是一位著名的羽管键琴演奏者。曾经有这样一则佳话:他和亨德尔曾在罗马红衣主教奥托博尼的宫殿里一比技艺的高低,虽然管风琴稍逊一筹,但斯卡拉蒂的羽管键琴可不输亨德尔。在以后的生活中,每当谈到亨德尔的琴艺,斯卡拉蒂都因当年的这段趣事而洋洋自得。在罗马时,斯卡拉蒂为女王卡西蜜拉的私人剧院创作了一些歌剧。1715年至1719年,斯卡拉蒂是圣彼得大教堂清唱班的大师。1719年,他旅行至伦敦,在国王剧院里导演了自己的歌剧《纳西索》。

根据当时教廷大使维森特·比基的记载,斯卡拉蒂于1719年11月29日到达里斯本。他在那里教葡萄牙公主玛利亚·马格达莱纳·巴巴拉学习音乐。次年1月28日,斯卡拉蒂离开里斯本去了罗马;1728年5月6日,他和玛利亚·卡德莉娜·珍蒂莉在罗马结为夫妇。1729年,斯卡拉蒂搬到塞维利亚,在那里停留了四年。1733年,他到了马德里,成为已嫁给西班牙王室的玛利亚·巴尔巴拉公主的琴师。巴尔巴拉公主后来成为了西班牙女王。在他剩下的二十五年时间里,斯卡拉蒂一直住在西班牙,并且在那个国家养育了五个孩子。1742年,在第一任妻子去世以后,斯卡拉蒂和Anastasia Maxarti Ximenes,一位西班牙人结婚。在马德里的那段时间里,斯卡拉蒂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他的555首键盘奏鸣曲。

斯卡拉蒂一直视阉人歌手法里内利(一位同样在马德里享受王室赞助的那不勒斯人),如同朋友一样。音乐学者、羽管键琴演奏家拉尔夫·柯克帕特里克认为:法里内利的信件提供了“流传至今的有关斯卡拉蒂的很多直接信息”。斯卡拉蒂在马德里去世以后,其在Calle Leganitos的住宅挂有一块历史牌匾,他的后裔仍然生活在马德里。

 
▲ 斯卡拉蒂精选(查哈里亚斯)


音乐风格

斯卡拉蒂的作品在他有生之年只出版发行了一小部分;1738年时,作曲家本人似乎监督发行了其著名的三十首练习曲,这套专辑在欧洲广受好评,也得到了十八世纪最重要的英国音乐作家查尔斯·伯尼的首肯。

两个半世纪以来, 很多斯卡拉蒂生前没有发表的奏鸣曲,已经陆陆续续出现在印刷品中。他的作品吸引了大量著名的音乐人士,像贝拉·巴托克、阿尔图罗·贝内代托·米开朗杰利、勃拉姆斯、肖邦、埃米尔·吉列尔斯、恩里克·格拉纳多斯(西班牙钢琴家、作曲家)、马克·安德鲁·哈默林、霍洛维茨、李斯特、伊沃·波格雷利(克罗地亚钢琴家)、海因利希·申科(奥地利音乐理论家)以及肖斯塔科维奇。

斯卡拉蒂的555首键盘奏鸣曲皆为单乐章,大部分是二部曲式,也有一些是早期的奏鸣曲样式,主要是为羽管键琴或最早的钢琴而创作(其中有四首是为管风琴、少数的几首为小型乐队而作)。有一些作品中在不和谐音里大胆使用了和声,有的则是非传统性质的变调。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们大多是演奏时间只有一两分钟至五六分钟的三段式,内容或清雅或灿烂或抒情可谓姿态万千、色彩斑斓。

斯卡拉蒂的这些奏鸣曲带有典型的巴洛克时代特征:细腻、典雅,与巴赫的键盘音乐相比同样具有声部明晰、交响和谐的特点。结构上虽不如巴赫的音乐那么紧密、精巧,但旋律性强、富于歌唱性,在抒情上略胜一筹,听觉上更接近现代欣赏习惯。因此斯卡拉蒂的这些奏鸣曲虽然大多以练习曲为目的,但比起后来以纯技术示人的车尔尼则可听性要高得多。如今学琴的人几乎都弹过车尔尼,但音乐会上却让斯卡拉蒂抢尽风头。

斯卡拉蒂音乐风格的独特性还表现在:

其音乐受到了来自伊比利亚(葡萄牙和西班牙)民间音乐的影响。其中一个例子是斯卡拉蒂运用了弗里吉亚曲风,其他的调性变化则或多或少都与欧洲艺术音乐相悖。斯卡拉蒂音乐中许多的表达法和不协和音程,都使人联想起了吉他。

 
▲ 【吉他】斯卡拉蒂D小调奏鸣曲(约翰·威廉姆斯)

 

除了大量奏鸣曲以外,斯卡拉蒂还创作了许多歌剧以及清唱剧、交响曲和礼拜仪式的作品。其中著名的乐曲包括1715年的《圣母悼歌》以及1757年的《又圣母经》。《又圣母经》被认为是斯卡拉蒂的最后一部作品。

斯卡拉蒂去世后安葬于马德里的一座修道院里,但坟冢已经不复存在。

 

出处:enjoyGUDIAN 古典音乐(公众号)
------------------------------------------         短评留言         ------------------------------------------


栏目:音影
2018-07-25[顶] (
微文周刊 2018年第30期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不完整(如无音视频、显示混乱等) 请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或选择【手机版】在手机上阅读

短评    免责申明

微文周刊(www.wx24.cn) V10.1
Copyright ©
2014-2024 wx24.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络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