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
作文
视编
朋圈
AI
点滴学习 网享交流
>>

朋圈 栏目

入梅下雨知多少?面临洪涝灾害,我们的祖先是怎样应对的?

入梅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常年较多。梅雨的雨量会比较集中,梅雨季后迅速减少。

“七下八上”期间,我国降水总体还是呈现“北多南少”。(解释一下“七下八上”:这是中国特有的天气现象,即7月下旬到8月上旬,北方至东北降雨集中增加,出现汛期。)此间,是北方的主汛期,而南方的降雨会明显减少。

那么,洪涝灾害前,我们的先人是怎样应对的呢?

我们汉民族是历史悠久的农耕民族,最了解水利的利益和洪涝的灾害。因此,我们的祖先应对水患有着长期的治理经验。

很早,我们祖先就订立了防洪的制度,甚至还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定防洪抗洪的责任、义务和组织治理。比如《礼记·月令》记述有最早的防洪法令;比如唐代的《唐律疏议》;著名的金《河防令》,及此后明清时代的《修筑堤防总考略》《江汉堤工防守大汛章程》等。这些典章首先从制度上保障了洪涝灾害来临时,我们可以以举国之力来防洪抗洪,也同时保障了我们可以将防洪抗洪作为预防、防控、灾后处理的连续性,使得最大层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是制度和法律的力量。

总体来说,中国各朝代对防洪抗洪都是十分重视的,都设有专门官员负责;并且还有依据律令建立的“报汛制度”、水文监测机制;还有类似今天的防汛等级警示。

在应对洪涝灾害方面,我们的先人也是有着丰富应对经验的。首先,会未雨绸缪,在汛期前就修筑堤坝、沟通河道、疏浚塘湖。在汛期,会灵活采用疏泄与封堵的办法,比如,利用湖泊、池塘短暂蓄水,避免江河暴涨形成倒灌;也会在洪水特大情形下,利用事先勘测准备的低洼处泄洪;在汛期加强堤坝的巡查,组织兵丁和民工常备抢险,等等。我们今天的许多防洪抗洪方法也受益于先人的智慧。

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文明延续数千年了,与大大小小的江河湖海亲密无间了那么久,我们依然坚强地生存发展着,相信我们也能抗得过这一次还不算是史上最大的大汛。毕竟,我们现在可以使用的防洪抗洪方法很多,还没用完这些手段呢;毕竟,有很多解放军官兵、沿河民众和政府工作人员在防汛第一线抗洪,我们大部分民众还在他们的保护下正常工作生活。

也相信我们会比祖先利用更多的现代科技力量应对洪涝灾害,并在灾后更进一步有效地治理水患。

出处:

栏目:朋圈
2023-06-20 (

(如不慎侵权,请即联系我站。)
如版面显示、音视频不完整 请选择使用浏览器的【极速模式】

微学24小时网(wx24.cn
E-mail:wx24cn@163.com
苏ICP备14015491号-1 苏公网安备32053150316245